您的位置:首页 >快讯 >

新城市志|万亿城市期中考,北方赶上来了?

南通上半年排名提升五位。视觉中国 资料图

疫情后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的首个半年,主要城市的经济表现到底怎么样?日前,随着郑州上半年GDP数据的公布,24座万亿城市的“期中考”成绩单全部出炉。

上海领跑,南北差距缩小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和往年相比,24座万亿城市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,整体可以用稳定来形容,大的格局并未发生变化。

从增速看,24座万亿城市中,增速最高的是上海,达到9.7%。这也是上半年,唯一增速在8%以上的万亿城市。当然,这与去年同期上海的低基数有明显关系,但这一罕见的高增速,还是能够反映上海的复苏势头。

上半年增速在6%以上的万亿城市还有:南通(7.0%)、杭州(6.9%)、无锡(6.6%)、济南(6.4%)、深圳(6.3%)、郑州(6.3%)、青岛(6.2%)、合肥(6.1%)。

同时,也有10家低于全国平均增速(5.5%),分别为:东莞(1.5%)、泉州(3.1%)、长沙(3.3%)、福州(4.5%)、重庆(4.6%)、广州(4.7%)、苏州(4.7%)、天津(4.8%)、武汉(5.0%)、佛山(5.2%)。

纵观这24城增速,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,南北城市的增速分化局面不再明显。过去几年,南北城市差距拉大的现象被持续热议。但这一次可以看到,24座万亿城市中,北京、西安、济南、郑州、青岛等北方城市,都追平或超过全国平均增速。而增速靠后的五座城市,全部来自南方。

确切地说,全部六座位于北方地区的万亿城市,仅天津未能跑赢全国大盘。并且,就连北方城市中距离万亿俱乐部最近的烟台、唐山、大连,上半年增速也均在6%以上。

这种势头是否会继续,乃至是否意味着,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,南北方头部城市的发展格局将被重塑?值得观察。

南通上升最快,多组城市排名拉锯

从总量看,上半年万亿城市阵营,既没有新晋成员,也没有掉队者,依然维持24城的格局。其中,上海、北京仍是仅有的半年经济总量超2万亿的城市。其他万亿以上的城市还有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是首次实现半年GDP超2万亿;而在去年成功站上2万亿门槛的成都,今年上半年则是首次实现半年过万亿。

向2万亿发起冲击的杭州、武汉,半年经济总量离万亿仅一步之遥,都只有500亿不到的差距。从上半年的表现看,两座城市在年底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届时,中国内地GDP2万亿城市,将达到9个。

万亿城市的排名出现一定变化。其中,十强城市排名相对稳定,与去年底相比,唯一变化是杭州反超武汉,重新回到第八名的位次。

不过,从长远看,十强城市的洗牌势头比较明显,有多组城市的排名拉锯颇具看点。

比如,重庆与广州的“第四城”之争。去年,重庆GDP实现对广州的反超,跻身全国四强。今年上半年,则继续延续了这一势头。不过,两城半年差距仅200亿左右。重庆的排位优势能否在全年保持,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。

其次是苏州与成都的“第六城”比拼。今年一季度,成都GDP反超苏州,也是近年来的第二次季度性反超。但上半年,苏州重新拿回了第六的地位。两城之间的比拼,还远未到终局。

武汉与杭州的“第八城”较量也非常激烈。去年,加速恢复的武汉反超杭州,重回全国第八。但在今年一季度,杭州又重新反超武汉,今年上半年则继续巩固这一状态。

可以肯定,这三组城市的排位拉锯战还将继续,也是未来几年,中国头部城市格局最值得期待的变化。

此外,“北方第二城”之争的悬念也越来越大。上半年,天津和青岛间的差距已缩小至334亿元,且后者增速较前者高了1.4个百分点。青岛何时完成对天津的逆袭,或许很快就会有答案。

相较于十强城市的组合式比拼,一批新晋万亿之城的GDP排位赛,则呈现出“乱战”之势。

在2020到2022年的三年时间里,万亿GDP俱乐部共新增了7名成员,分别是济南、合肥、福州、泉州、南通、东莞、西安。

今年上半年,相较于去年底的排名,除济南和东莞外,其余5座城市的排位都出现了变化。其中,南通一口气超过福州、泉州、济南、合肥、西安,排名连升五位,从第23名升到18名;合肥紧随南通之后,反超济南、泉州,排名上升两位。

当然,作为新晋万亿之城,这些城市由于差距都比较小,未来的竞争还依然有相当的变数,对于暂时落后的城市来说,也完全还有重新赶超的机会。

工业、外贸,成为城市竞争的最大变量

一般来说,半年经济数据对全年表现的参考价值相对有限。但是,24座万亿城市的整体表现背后所展露出的某些共性的规律,还是值得注意。

比如,仅有的三座GDP增速在4%以下的城市——东莞、泉州、长沙,都与工业增速放缓有直接关系。

增速垫底的东莞,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,同比下降2.5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.9%;增速倒数第二的泉州,虽然上半年GDP增速告别了一季度的负增长状况(一季度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),但工业增加值仍仅微涨0.5%,低迷状况未能根本改观。

长沙作为万亿城市中,GDP增速排名垫底的省会城市,同样“输”在了工业上。上半年,长沙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45.91亿元,增长2.6%,在三次产业中增速最低。

与此相对,那些增速领跑的城市,则主要是“赢”在了工业上。

比如,GDP增速第一的上海,上半年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5.1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2%;GDP增速第二,排位上升最快的南通,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.0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2%。

外贸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。

比如,东莞和泉州本身是外贸大市,外贸依存度在全国排名靠前。今年上半年,东莞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11.3%;泉州上半年的外贸数据暂未公开,但考虑到同期福建全省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1.3%,泉州的表现可能也不会太好。

无独有偶,上半年,长沙进出口总值1525.4亿元,也较去年同期下降5.5%。

这些城市的状况表明,稳工业、稳外贸,将越来越成为“稳增长”的关键。这也是影响当下城市发展速度最大的变量之一。

关键词:

热门资讯